近30年里,悬崖村村民吉克木果从不知道自己能讲这么多话。
在网上,他是坐拥40多万粉丝的主播,几乎每天睁眼就开始直播。他一般没有计划,生活是什么就展示什么。于是,他的直播里有乡村土房、过年杀猪,也有孩子唱歌、母亲治病……最长时,他连续直播了15个小时。
在村里,和他一样的主播,至少有近20位,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。2017年以后,沿着2556级钢梯向上攀爬,沿途都能见到举着手机拍摄或开直播的人。
似乎,互联网在一夜之间冲进这个原本因地势而闭塞的村庄,带来纷繁的现代文明、蜂拥而至的关注和好奇。村里的年轻人拍摄悬崖村的景致、直播每天的生活、带货售卖农产品……
经历了最初的摸索后,有人离开网络,继续原先的种植养殖或者找到工作,也有人逐渐摸到了隐藏在网络后的耦合线:只有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起来,只有彝族文化习俗得到更多的关注,他们的讲述才能一直持续和更新。
在去与留之间,这些悬崖村的主播们,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。
主播
悬崖村的新职业
事实上,在悬崖村,想要和一位主播坐下聊聊天,难度不低于采访一位企业家或者明星——甚至悬崖村主播可能更忙。
11月23日,彝族新年第四天。天蒙蒙亮,吉克木果就背着猪肉下了山,他的直播就此开始。在山下,他接到侄女,11点左右开始爬钢梯,这天天气晴朗,金色阳光铺在山巅,云朵被风吹聚吹散,巍峨群山、幽深峡谷,蜿蜒而上的钢梯……每次都能吸引很多人观看。到中午时,他的直播间里已挤进了超过3000人。
“你们问我累不累?我不累,习惯了。”背着一筐核桃和一箱饮料,举着自拍杆边爬边直播互动,木果上山的速度比平时要慢。回家已经是4个小时后,直播还在继续,他喝了口水,抹了把脸,坐下来开始卖核桃。
木果不大说得清自己的收入,但他肯定,从今年年初开始直播以来,他每个月能够有几千元的额外收入,在开始卖悬崖村的核桃、花椒等农产品后,收入更是翻倍。
在悬崖村,直播是村民们接受得最快的新鲜事物之一。如今,点开任意一个直播平台,输入“悬崖村”关键词,一排相关用户立现眼前。从每天早上八九点,到晚上九十点,平均每天直播十多个小时。
曾经,悬崖村和世界隔着垂直距离800米的悬崖,和百年来的世代封闭。如今,这二者之间只隔着一个屏幕。
11月20日,彝族新年开始,这是悬崖村曾经的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到县城安置点后的第一个新年,山坡上的村庄变得忙碌和热闹。和往年相比,杀年猪、聚会拜年这些传统习俗,如今都被十几个手机同时记录着。木果拍下了6个同村年轻人按住一头猪的短视频,很快,同一场景不同角度的十几条短视频就能在各个平台被看见。
起初,直播所带来的收益让村民惊奇。村民某色拉博在网上的名字是“悬崖飞人”,起初在网上直播时,他最多时能月入两万元,相当于这个7口之家之前两年的收入。
渐渐地,来自外界的关心让他们感激不已。有网友直接转账,让村民添置洗衣机、电冰箱,还有网友从南京寄来一张吃饭的餐桌,希望他们别把饭菜放在地上吃。村民吉克拉者的孩子患有唇腭裂,在直播中被网友看见后,女孩被接到了成都完成手术。
“粉丝们每天都陪着我,我不直播的话,自己都会想他们。”在木果心中,通过网络,他拥有了更多友谊。